1.课程与教材建设
根据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由通识教育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集中性实践实训平台等四类课程平台组成的课程体系(以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四类平台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应用型、实践型”特色。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设立专业导师等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执行专业课程计划。同时,以教改立项为载体,不断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改革成果的形成。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的有关规定,主干课程选用同行公认的经典教材、优秀新教材和优质校本教材。另外,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编写专业教材、讲义及习题集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很好应用。
2.课堂教学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倡教师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将最新知识融入课堂,体现应用性特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的教学方式改革。积极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平时成绩、作业、小测试、课程小论文等过程考核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效果良好。
3.实践教学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通识实践、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含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部分。突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上,按照由简入难,先分项后综合、先校内后校外的思想,依次设置课内实训、综合技能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整个体系实践与理论讲授课程呼应配合,科学合理;教学环节组织有序,真正做到了“五落实”——制度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经费落实和指导教师落实。实验开出率达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达到84.3%。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第二课堂
英语专业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综合素质实践学分实施及认定办法(试行)》细则,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规定“社会实践”课程为学生必修课程,折算为200个实践学时。本专业通过“综合素质实践学分”中关于校园文化类活动实践、公益服务类活动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通过系列做法打造实践育人课程体系,系统梳理有利于拓展学生素质的实践、课外学术研究、竞赛、讲座及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着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同时,本专业鼓励学生开展国内外访学活动,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
5.教学研究与改革
根据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积极开展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计发表论文70篇,出版教材和专著9部,科研与教改项目获得立项39项。
本专业教师具有明确的教研、科研目标和经常性的科研活动,在促进研究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较好反哺了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师的研究成果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及时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科研工作教师与合作企业建立了良好联系,真正达到了教学科研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终极目的。
6.质量保障
为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学院制定了教师聘任资格审核制度、教学专家指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师生互评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制度,建立了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了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突出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的质量文化,构建了由保障系统、运行系统、质量监测及评价与评估四大部分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环路。该系统注重全过程的反馈及改进,尤其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教师和学生反馈作用的充分发挥,使教学质量的保障能够充分体现教学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正常运转并持续改进,使得教学质量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