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乡村,青春作答。外语系两支实践团同时开展活动:非遗语翼实践团于7月1日至3日深耕马庄村,解码香包文化的传承密码;薪火逐光乡村行实践团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北望村,南望村和田巷村,进行红色主题采访与短剧巡演。
行动前,外语系团总支书记陈超和各团队成员研讨实践计划,扎实推进“三下乡”筹备工作,指导打磨活动方案。
“非遗语翼”实践团围绕弘扬马庄村香包文化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实地参观马庄文化展览馆与香包制作展览馆,深入了解香包历史渊源与工艺特色,亲手参与香包缝制等实践环节;同时通过直播形式展示香包制作全过程,并融入部分英文讲解,实践团以“参观+体验+传播”模式,助力传统香包文化破圈传播
薪火逐光乡村行实践团,聚焦北望村渡江战役历史文化,借建党节契机,为三村村民献上精心编排的晚会。歌舞重现烽火岁月,朗诵传递先辈热血。同时,团队走访村民与老党员,用镜头留存珍贵口述史,让红色记忆在影像里永续传承,让青春与历史在乡村双向奔赴。
两支实践团以青春之名,在乡村书写“外语+非遗”“历史+红色”的实践答卷。未来,外语系将继续以专业为笔,让青春力量与乡土脉搏同频共振,用外语讲好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让实践之光点亮更多成长与传承的可能。